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就废止《电力监管信息公开办法》公开征求意见的公告

以人工智能助推高校课堂深层变革
2025-08-05 02:45 光明网
百度 中组部、中宣部、全国人大常委会机关、全国政协机关干部职工一致认为,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根本在于形成了习近平总书记这个坚强核心,在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在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指引。

  作者:吴新星(福州外语外贸学院副教授)

  当前,人工智能已从教学辅助工具演化为影响教育生态、教学组织与知识生成的深层力量。长期依靠统一教案、整齐节奏展开教学,教学内容被预设为一个封闭的体系,学生的差异难以被深度回应的高校课堂,正在被人工智能的介入打破,课堂不再是知识灌输的管道,而是师生与技术共同参与的内容重构系统。在智能系统辅助下,学生的学习形态正发生转向。过去以整齐节奏和统一路径为特征的“接受式学习”,正在让位于多样化任务驱动下的“生成式学习”。教学角色也由“主导讲授”向“人机协同”演进,教师正在从“知识讲述者”转变为“认知引导者”“任务设计者”与“价值探讨者”,学生亦由“被动学习者”转变为与AI共构知识、与教师共同生成任务的协作者。从“我教你学”到“我们共建”,从“讲台独白”到“人机协同”,课堂不再只是传授知识的场所,而是“人—机—学”三方协同参与的动态共同体。可以说,人工智能带来的改变,不是“加法式提升”,而是“范式级重构”。《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明确提出要实施教育数字化战略,强调“促进人工智能助力教育变革”。如何在人工智能赋能下推动高校课堂深层变革,正在成为高校教改必须答好的时代之题。

  高校课堂的内在组织机制仍显滞后

  技术的浪潮滚滚向前,平台的迭代日新月异,而高校课堂的内在机制却并未同步跟进发展,存在教学设计单向、教学反馈滞后、学生参与不足等现象。

  技术嵌入课堂,但教学设计逻辑未随之重构。当前高校在应用AI技术时,主要集中于作业批改、资料推送、答疑辅助等环节,强调的是效率提升而非结构重构。教学目标通常仍由教师单向设定,任务建构与反馈机制沿袭传统模式,AI虽然被纳入教学流程,却多停留在外部协作层,未参与课堂机制的组织逻辑,尚未构成真正的教学合成关系。

  数据持续积累,但教学系统反馈机制尚不成熟。AI平台带来的数据体量显著增长,学生行为轨迹、学习路径、认知表现等数据类型日趋丰富。然而,从采集到应用之间仍存在断裂。在实践中,数据往往被封闭在平台之内,尚未实现跨角色共享或形成循环响应机制,难以成为教学行为的反向驱动。

  平台功能增强,但学生的知识建构路径参与不足。技术介入提高了课堂组织效率,也在一定程度上重塑了学生与知识之间的关系。在部分课堂中,学生逐渐适应“获取结果”,而非“构建意义”;AI成为快速回应的工具,学生则退居为任务执行者、内容接受者。这不只影响学习主动性,更可能模糊AI与人之间的认知角色差异,弱化学习的批判性、建构性与协同性。

  系统性机制建构助力形成课堂新生态

  高校课堂的智能化转型,已不再是技术组件的叠加,更非工具功能的单向堆砌,而是在教学理念、能力结构与课堂组织层面发生深层次的系统重构。当前,从治理体系、教师能力,到课程结构、数据伦理,高校应以系统性机制建构驱动课堂生态新生。

  智能课堂治理要加强多方协同。不同于以往依靠单一职能部门推进,智能课堂的组织逻辑呈现出“多点协同、分层嵌套”的治理特征,教学事务管理、教师发展、技术支持、学生事务与数据治理等多个领域应形成相互协作的组织机制。目前,部分高校已经开始构建常态化的智能课堂协调机制,将平台运行、课程重组、数据使用和师生支持整合纳入统一视域,并逐步形成从风险预警、数据回流到教学决策反馈的治理闭环,这有利于推动技术与教育系统间的深层互动。

  教师能力提升要注重多级成长。智能课堂中,教师不再是平台的操作主体,而应成为结构设计者,其教学能力也应从功能性适应走向机制性参与,形成基于能力维度、教学任务与认知策略的多级成长图谱。在当前实践中,初级阶段主要围绕平台使用与操作熟练度,注重工具的掌握与任务执行;中级阶段则强调AI能力与教学目标、任务结构之间的融合,关注数据驱动下的动态教学判断;高级阶段则逐渐显现跨学科的“AI+X”课程设计能力,以及生成式任务引导下的课堂重构潜力。围绕这一路径,一些高校已构建支持性发展机制,通过教学共研、虚拟社群与跨平台实验等方式,为教师提供低风险的试错空间,使能力演进与教学结构调整形成联动。

  教学支撑运行体系要体现结构嵌合。在越来越多的课程改革实践中,“教学内容—技术平台—教学评价”之间的边界正趋向融合,结构协同成为智能课堂演化的主要方向。具体而言,部分课程已将AI嵌入式教学单元纳入常规建设内容。在理论课程中,AI介入推理训练与知识生成过程;在实验课程中,平台提供反馈与修正路径;在项目课程中,则引入AI评估与内容重构机制,使学生在与AI的互动中建构认知路径。与此同时,教学平台也开始成为实时反馈的节点,推动教师对教学过程进行中途调节;而形成性评价机制通过AI数据介入,不仅拓宽了评价维度,也促成了课程质量反馈机制的动态调整。在这一系统中,AI不再是流程外的工具,而逐渐内嵌于教学行为、认知转化与评价回路之中。

  从效率工具走向教学生态,人工智能进入高校课堂,不只是工具层面的革新,更关乎教学生态的深层转向。其变革指向,已从教学结构优化跃升为育人机制重塑,从辅助应用转向制度协同,从表层整合转向深层变革。机制协同、能力重构、结构嵌套,已成为课堂智能化的基本路径;而AI深度嵌入所带来的认知边界模糊与数据伦理挑战,也正呼唤制度回应与长远治理。

  《光明日报》(2025-08-05?15版)

[ 责编:邢彬 ]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人工智能 教师 AI

VIP课程推荐

加载中...

APP专享直播

1/10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
  • 08-05 志高机械 920101 17.41
  • 08-01 广东建科 301632 6.56
  • 07-29 酉立智能 920007 23.99
  • 07-28 天富龙 603406 23.6
  • 07-25 汉桑科技 301491 28.91
  •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
    梦见买馒头是什么意思 什么是国企单位 苏打和小苏打有什么区别 伤官运是什么意思 高岗为什么自杀
    霸王硬上弓什么意思 ochirly是什么牌子 在什么的前面用英语怎么说 吃香蕉有什么好处 长期吃二甲双胍有什么副作用
    舌苔厚黄是怎么回事吃什么药 须发早白吃什么中成药 宝鸡以前叫什么 疖肿是什么 人参果不能和什么一起吃
    中老年补钙吃什么钙片好 黑加出念什么 什么是偏光镜 34是什么意思 唇红是什么原因
    五味子长什么样hcv8jop7ns5r.cn 七月十二是什么星座hcv8jop6ns2r.cn 吃黄瓜有什么好处和坏处0735v.com 什么叫潮汐车道hcv8jop8ns1r.cn 停经吃什么药能来月经hcv7jop9ns9r.cn
    甘油三酯高有什么危害jinxinzhichuang.com 新生儿吃什么钙好hcv9jop6ns3r.cn 父亲节送什么hcv9jop6ns5r.cn 纹银是什么意思shenchushe.com 六月八号什么星座hcv8jop5ns3r.cn
    pct是什么意思hcv8jop4ns3r.cn 昱读什么mmeoe.com 手指甲变黑是什么原因hcv8jop0ns9r.cn 三月生日是什么星座hcv9jop5ns7r.cn 为什么身上痒一抓就起疙瘩hcv9jop0ns8r.cn
    指甲盖上有竖纹是什么原因hcv8jop6ns0r.cn 33年属什么生肖hcv9jop4ns5r.cn 咳嗽有痰挂什么科hcv8jop7ns7r.cn 桂圆跟龙眼有什么区别wuhaiwuya.com 太息是什么意思hcv7jop6ns4r.cn
    百度